“法思工作坊”系今年会jinnianhuicom“法思系列活动”的组成部分。“法思系列活动”包括“法思大讲堂”、“法思工作坊”、“法思写作坊”三个部分。“法思大讲堂”针对新时代的热点法学问题,不定期邀请法学理论或实务专家作为讲堂主讲,以及相关与谈人或评议人参与活动,旨在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,培养现实关怀,提升问题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。“法思工作坊”以小组活动的方式,由专业教师以“师徒相授”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法学经典文献,学习论文写作和评论,提高写作能力与规范性程度。“法思写作坊”以专题讲座的形式,针对学生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,进行提升和辅导。另外,“法思工作坊”作为学校第二课堂本科生成长服务网络平台,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。
“法思工作坊”第十五期于2025-2026年秋季学期进行,现在开始报名!
活动目标:通过阅读法学经典文献,培养学生分析文本和反思的能力,并通过撰写读书报告和交互评议,逐步掌握符合学术标准的论文写作方式,培养论文撰写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。有针对性地帮助同学们提高学年论文、毕业论文、学术活动参赛论文的撰写水准。
报名对象:2021-2025级法学实验班、2025级北邮联培班学生
活动内容:
工作坊一(法理学工作坊1)
1、指导教师:冯威
2、招募人数:招生人数10-15人
3、活动形式:本次工作坊(Workshop)采取读书会(Reading Group)与研讨会(Seminar)相结合的形式。首先由老师讲授和领读必读文本,然后发给学生推荐选题列表,由学生根据选题准备研讨会报告。若自拟选题,应与老师提前沟通。预计每人报告30~40 分钟,讨论和辩护 5~15 分钟。 在相应的报告结束之后一周以内提交初稿,经授课老师批阅后,最迟于结课后一周内提交定稿。课程评分由口头报告(40')、辩护(10')、提问讨论(10')、论文定稿(40')四方面的成绩组成。根据具体情况,还会邀请国际、国内优秀学者线上参与指导。
4、活动时间:第3-13周,周四18:00-20:00
5、活动地点:具体待定
6、研读主题:现代德国法哲学与法律论证
7、阅读文本:
必读文本:
1、[德]阿列克西(1978):《法律论证理论》
2、Robert Alexy (1985), Theorie der Grundrechte, Baden-Baden 1985; Ist English translation: Robert Alexy (2002), 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, translated by Julian Rivers, Oxford 2002.(阿列克西:《基本权利理论》)
3、[德]阿列克西(1992):《法概念与法效力》
4、Robert Alexy (1992, 2020), „Vorwort zur erweiterten Neuausgabe“, in: ders., Begriff und Geltung des Rechts, 1. Aufl., 1992; Erweiterte Neuausgabe, Freiburg/München 2020, S. 3-4.(阿列克西:“《法概念与法效力》2020年扩展新版序言”,冯威译)
5、Robert Alexy (2002), “Postscript”, in his A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, translated by Julian Rivers, Oxford 2002, pp. 388-425.(阿列克西:《基本权利理论·后记》)
6、Robert Alexy (2011), „Die Doppelnatur des Rechts“, in: ders., Begriff und Geltung des Rechts. Erweiterte Neuausgabe, Freiburg/München 2020, S. 215-250; English version, see his “The Dual Nature of Law”, in: IVR 24th World Congress Papers Plenary Sessions, Beijing 2009, pp. 257-274; Ratio Juris 23 (2010), pp. 167-182.(阿列克西:“法律的双重本性”,冯威译)
7、Robert Alexy, “The Existence of Human Rights”, ARSP Beiheft 136 (2013), pp. 9-18; 中译本参见[德]阿列克西(2012):“论人权的存在”,蔡琳译,《南京大学法律评论》,2013年第2期,第9-18页。
选读文本:
1、Hans Kelsen (1934),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egal Theory, trans. Bonnie Litschewski Paulson/Stanley L. Paulson, Oxford 1992.
2、[奧]克爾生(1934):《純粹法學》,劉燕谷譯,中国文化服務社1943年版。
3、[德]拉德布鲁赫 (1946):“制定法的不法与超制定法的法律”(一译“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”),载氏著《法律智慧警句集》,舒国滢译,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,第183-197页。
4、[英]哈特(1961; 1994):《法律的概念》第二版,许家馨、李冠宜译,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。
4、John Langshaw Austin (1961), “Performative Utterances”, in: his Philosophical Papers, 3rd edn., Oxford 1979, pp. 233-252.
5、[德]哈贝马斯(1973):“实践问题与真理的关系”,载氏著《合法性危机》,刘北成、曹卫东译,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,第134-147页。
6、[美]德沃金(1978):《認真對待權利》,孫健智譯,五南出版社2013年版。
7、雷巴赫案
8、柏林墙边防警卫案
9、冯威 (2008):“拉德布鲁赫的法哲学及其四次对话”,《原法》2008年第3卷。
10、冯威(2010):“法律的正确性宣称——Alexy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回应”,《朝阳法律评论》2010年第3辑。
11、Wei Feng (2019), “Non-Positivism and Encountering a Weakened Necessity of the Separation between Law and Morality – Reflections on the Debate between Robert Alexy and Joseph Raz”, ARSP Beiheft 158 (2019), pp. 305-334.
12、[德]博罗夫斯基(2021):“古斯塔夫·拉德布鲁赫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”,冯威译,载:[瑞典]斯巴克、[瑞典]明杜斯编,《剑桥法律实证主义指南》,雷磊等译,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,第657-684页。
13、[德]希克曼(2021):“阿列克西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”,冯威译,同上,第757-781页。
8、其他要求:英语和/或德语功底较好者从优;原则上不建议大一学生报名。
工作坊二(法律史工作坊1)
1、指导教师:谢晶
2、招募人数:10人
3、活动形式:逐字逐句研读、讨论。
4、活动时间:第4-12周,周二18:30—20:30
5、活动地点:具体待定
6、研读主题:中国传统法文化
7、阅读文本:(宋)朱熹: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中华书局的竖排繁体版本(参考:杨伯峻:《论语译注》《孟子译注》,中华书局版本)
8、其他要求:无
工作坊三(法律史工作坊2)
1、指导教师:郭逸豪
2、招募人数:10人以内
3、活动形式:分章节阅读,规定阅读文本之外的参考文献阅读与讨论。
4、活动时间:第4-11周,周四下午 15:30-17:00
5、活动地点:具体待定
6、研读主题:中世纪晚期与近代早期的法律与政治思想史
7、阅读文本:昆廷·斯金纳,《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》上下卷
8、其他要求:无
工作坊四(社会科学工作坊1)
1、指导教师:董静姝
2、招募人数:4-8人
3、活动形式:教学周单周星期日下午/傍晚:线下活动,2个小时经典研读+1个小时国际时政讨论;教学周双周星期日傍晚:线上活动,40分钟主题报告+20分钟互动讨论。
4、活动时间:教学周单周星期日18:00-21:00,教学周双周星期日18:00-19:00(如有变动请以实际情况为准)
5、活动地点:具体待定
6、研读主题:社会科学经典文献研读与国际时政讨论
7、阅读文本:西方现当代政治学经典,新民主主义革命-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,中国古代政论(选读,精读)
8、其他要求:报名简历中仅须写明姓名、性别、年级、联系方式、阅读过且最喜欢的社会科学书目(不超过三部)、最感兴趣的国际时政主题(至少三个)。为保证学习连贯性和严肃性,每名同学每学期只允许一次缺席,两次缺席视作自动退出,请同学们确认时间安排后再报名。
以上工作坊每位同学只能报名参加一个!
录取标准:原则上先报名先录取,同时由指导教师根据要求和报名情况综合考虑。
报名方式:请有意报名的同学填写附件表格,发至邮箱:cuplfxyxuexixiaozu@163.com
邮件请务必以“法思报名+姓名+工作坊(几)”为主题。
报名截止时间:2025年9月7日(本周日)20:00
今年会jinnianhuicom
2025年9月3日